从顶层设计方面来看,统一的公共系统平台搭建对于政府建设智慧城市至关重要。据悉,对于“智慧国”战略,新加坡政府进行顶层设计规划,主导监督和投资并拥有所有权,而运营商则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。政府通过招标等方式委托一家或多家运营商建设智慧城市,投资方在建成后的一段时期内拥有该项目的经营权,政府则对运营商提供的业务和资费进行监管,并将涉及、建设和运营转包给专业公司。这类“一级政府”架构的模式也保证整个国家自上而下的部门协调,这也是值得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借鉴的经验。
由于国内智慧城市的政府架构比较分散,同时各个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不一样,建设智慧城市的运用模式也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模式。据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各地建设智慧城市的规划方案发现,目前至少存在四种运营模式,包括政府投资运营,企业参与建设的主导模式;政府与企业合资建设与管理的合作模式;政府统筹规划,企业投资建设的民间运营模式以及企业建设运营,政府购买服务的回购模式四种。以合资模式为例,智慧城市建设中不涉及公共利益领域的,则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市场化运营模式,目前上海、厦门、广州等地已经实现在电子政务、城市应急指挥、远程医疗、气象预报等业务的应用。
除此之外,包括美国费城、日本东京等城市在内,已经开始采用运营商独立投资建网运营,主要提供基于wifi的无线网络及无线网络的各种应用。未来智慧城市项目*可以采取企业建设运营、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,这样将有效节约政府资源,同时提升智慧城市的经营效率。
随着智能交通产业如火如荼地发展,行业标准缺失的短板越来越凸显。很多人对于智能交通缺乏理解,包括运营商,尚停留在传统的GPS的运营思想,还有较多一部分根本不接受车载智能。犹如互联网刚开始一样,需要和运营商做解释说明。目前ITS几乎没有标准,只有一些所谓的建设指导意见,而这些意见都很宏观,结果就是导致A公司生产的产品与B公司的产品无法进行对接,整个行业比较混乱,成了车载智能的发展屏障。
不仅如此,智能交通行业企业增多,可能会造成企业之间打价格战。同一个设备,有些卖3万,有些卖5万,本质上这些设备成本不一,但部分企业抱着一锤子买卖的想法,可能会造成市场混乱。
zui后是智能交通的安全性问题。智慧交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驾驶的安全性,技术发展在为人们驾驶提供了进一步的安全保障的同时,也让人们面临更复杂的环境。比如,车内半导体数量的增多加大了电磁干扰,进而增加了安全隐患。目前车联网发展遇到的zui大的安全问题是汽车可以通过互联网被远程控制,但又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。